鼠尾草(学名:Salvia japonica Thunb.)又名药用鼠尾草、撒尔维亚、日本紫花鼠尾草、南丹参,又名石见穿,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芳香性植物。常绿性小型亚灌木,有木质茎,叶子灰绿色,花蓝色至蓝紫色。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。鼠尾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,部份同属植物也有相同的效用,它常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,有时也被称为庭园鼠尾草、厨房鼠尾草、达尔马希亚鼠尾草。在南欧,有时候也会种植一些和鼠尾草类似的植物,来做为香草与药草使用,这些和鼠尾草同属的植物常会和真的鼠尾草弄混淆。在欧洲的部分地区,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,会栽种鼠尾草用来萃取精油,不过其他种类的鼠尾草,例如三裂鼠尾草有时也会被拿来萃取精油。
栽培:日照充足通风良好,排水良好的沙质 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,有利生长。种子直播,每穴3-5粒,发芽一周后或获株高达5-10cm时须疏苗。间距20-30cm。成株后可再次疏剪,增加距离,生长的较旺盛 。不同品种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强度不尽相同,在栽培前需多加确认及了解。
繁殖方法
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。
①种子繁殖
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种。播种前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,可先将种子用50℃温水浸泡,待温度下降到30℃时,用清水冲洗几遍后,放于25~30℃恒温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。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。由于鼠尾草种子小,宜浅播。播后要覆盖薄土,并要经常洒水,以保持土壤湿润。
②扦插繁殖
在5~6月,选枝顶端不太嫩的顶梢,长5~8厘米,在茎节下位剪断,摘去基部2~3片叶,按行株距5厘米×5厘米,插入苗床中,深2.5~3厘米。插后浇水,并覆盖塑料膜保湿,20~30天发出新根后按行株距(45~50)厘米×(25~30)厘米的密度定植。
田间管理
定植后应及时松土除草,干旱时应适当灌溉,雨后必须及时排水。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~3次,每次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。在长江以北,冬季需培土越冬,一般在地上部收获后、冬冻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,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,使萌芽生长。华南地区不需覆盖也可**越冬。